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院长信箱 |  返回旧站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论文 > 正文

译介精髓,尽在“时中”--《栾栋教授说时中――译介学聚焦》

作者: 时间:2009-06-09 

发表日期:2008-12-15 作者:08研 蔡苏东

2008年 12月12日下午2:30,由我校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栾栋教授主讲的《说时中――译介学聚焦》在四教424课室准时开讲。该讲座作为高翻学院文化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我院梁学宏书记、余东院长、莫爱屏副院长出席了本次讲座,来参加讲座的还有来自其他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偌大的教室内座无虚席。栾栋教授的讲座角度新颖,博古通今,出入中西而又不失睿智风趣,更是让听众在两个小时的听讲中加深了对译介学的了解,饱尝了丰富的翻译文化盛宴。

讲座一开始,栾栋教授就提出译介学是“不同文化的交通之学,不同心理的沟通之学,不同语言的变通之学”,接着,他又援引《易经》以及孔子,指出所谓的“时中”,指的就是“品学兼优的人在适当时间,地点和问题上所做的通和致化的发挥”,而对于译介学而言,“时中”不仅是翻译工作者的最高境界,而且还是实现此境界的途径和衡量其方法成败的关键。

开宗明义之后,栾教授便从译介“时中”的层次谈起,指出“软着陆”,“小会通”和“大辟合”是翻译的三重境界。栾教授分别用自身的经历,束景哲老师的翻译经验,佛经翻译中的格义以及林抒的翻译来阐明译介的第一境界“软着陆”指的是“译者在面对突发奇遇的译介问题时,所做的灵活解决和权宜处理”;接着,栾教授又以“美学”,“现象学”和“解释学”这三个术语的翻译问题为例,指出译介的第二境界“小会通”指的是“译者在面对艰难而重大的思想文化现象时,花费相当大的气力,做出一定的会通性解读和比较得体的表达”;再次,栾教授又以“启蒙”,“扬弃”,“理念”等词的翻译为例,在分析顾绶昌,梁宗岱等著名翻译家的基础上,提出译介的最高境界“大辟合”是“译介领域博大精深的学术手笔”。

紧接着,栾教授又探讨了译介“时中”的要津。第一点要注意的是“多角度的融合”,即要求译者要有“立诚”,“商兑”和“中庸”的品德和功夫,栾教授以自己翻译anatreptique一词的经历思考等为例详细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第二点要注意“跨文化的通合”,即要求译者有“疏解”(包括“品味”和“共鸣”)的素质,栾教授又以“庖丁解牛”的比喻展开分析了这一点;第三点是“大格局的巧合”,栾教授指出了“造化”,“命运”和“缘分”三要素,结合傅雷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等等例子,说明“大格局的巧合”在译介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栾教授不忘对学子们寄语“身心矫健以历练,德艺双馨以成器,学贯中西以通透,藏风聚气以待时”,嘱咐大家形成正确的学术态度。

讲座结束后,高翻学院党委书记梁学宏对讲座做了简短的总结,随后余东院长和梁学宏书记一起为栾栋教授赠送院刊《译桥》以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