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7-07-30 作者:宣培培
4月4日下午两点半,新学期高翻学院岭南翻译沙龙之译学前沿讲座之四在四教424与大家如约而至。张辉教授应邀为全院师生做了题为“概念转喻与语用推理”的精彩讲座。
张辉教授现为《外语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获语言学博士学位。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讲座伊始,张教授从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假设入手,介绍了其与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联系与区别。即认知语言学认为:○1语言能力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语言是一种概念形成的过程。○3语言能力来自语言的使用。以上三种假设尚未成定论,是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反用。
在此基础上,张教授转入此次讲座的主题“转喻与语用推理”。张教授指出转喻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与语用推理关系密切。转喻是一种特别类型的心理映现,即通过理解一个人、物体或事件的显著部分,来认识整个人、物体或事件(Lakoff & Johnson 1980, Croft 1993)。张教授以丰富的例证,向我们展示了转喻在日常对话和文学语言中的普遍存在。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研究其意义在于弥补了传统语用学以下两种缺陷:
1、传统语用学未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人们会以如此迅捷的速度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2、传统语用学未能对推理图式的概念本质做出相应的解释。
张教授以王朔《无人喝彩》中的对话片断细致分析了事态场境各组成部分以及组成部分与整个场境之间的转喻关系。事态场境包括事态前部分、事态核心部分、事态效力部分以及事态后部分。场境的部分离核心部分越近说话语气越直接,其转喻连接力度越大,唤起整个场境的能力越强,听话人所付出的语用推理努力越小;反之,则语气较委婉,连接力度越小,唤起整个场境的能力越弱,听话人所需付出的语用推理努力越大。
张教授接着以曹禺《日出》中的经典对话进一步分析了言语行为中的转喻连接力度。言语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事态场境,正是因为言语行为场境中具有通常未被人们察觉的转喻关系,语用推理才变得自动和迅速。人在交际过程中,在语境逼迫下,为了增强其交际意图,使听话人做出正确的语用推理,说话人会不断转换地选取靠近场境核心的部分来代表整个场境或场境核心部分。最后张教授还指出了这种通过转喻研究语用推理地方法同时存在缺陷,比如说它未能考虑到权势、语义增减等语用因素,在今后地研究中应加入更多地语用参数,尝试采用实验的方法,使其更加完善。
讲座的后半部分张教授还向大家重点说明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及其写作方法,并介绍《外语研究》所欢迎的投稿类型。
讲座结束,张教授和在座师生就本次讲座内容及其与翻译研究的联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张教授指出理论研究推动了人类的知识进步和知识积累,翻译理论是人们对于翻译过程的思考,翻译理论研究是翻译界不断发展的重大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是人类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有前人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研究同声传译,我们可以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探索。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一种交际过程,翻译学与语言学是密切联系、互相借鉴的两门学科。此次讲座为我们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从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翻译,并可对翻译过程中的转喻及语用推理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