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7-07-30 作者:李瑾
2006年9月12日星期二下午两点半,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后、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教授刘平军博士于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塑造民族认同 跨越民族疆界”的精彩生动讲座,刘军平教授从翻译学、社会学、心里学、文化研究等角度出发,探讨了翻译对中华民族国家塑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次讲座不仅活跃了高翻学院新学期伊始的学术气氛,更是为新进校门的2006级的研究生们开启了通往翻译学术研究的大门。
在主持人简短的介绍之后,刘教授首先是围绕国家及其认同展开论述,他认为国家是一个有着共同历史文化,共享同个领土、经济与教育体系、以及法律赋予权力的共同体。而当进一步谈到民族认同时,他以个人为例,表明个人认同在包括自我同一的同时,也影射他者,这里“他者”所指时所处文化和后天的心里成长。由此进而引申到民族认同,一个民族认同的建立,只是孤立于“他者”是不能做到的,还应在与“他者”的交流中完善。
刘教授继续谈到在跨国界、跨文化交流领域,翻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这一方面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翻译大家之一――严复。作为中国翻译历史的前辈,他在从事翻译工作时一直以满怀爱国热情,同时也激励着国人的爱国情怀。这样一位翻译大师,翻译中种种矛盾自然也得到最深刻的体现。例如,翻译中我们看到的西方民主自由与孔子“天下”思想的对抗。
除此之外,他还谈到“改写”可以塑造“想像的共同体”,它也是译者肩负的责任,“经济”、“哲学”、“社会学”等就是严复在翻译中创造出来的术语。“改写”中,有术语的创造,又有民族传统的保留;既是变革,也是延续,以达到塑造民族认同的目的。随后刘教授向我们阐述了语言在构建民族认同中的发挥的作用,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活力源泉,因此翻译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二度创作。这也就把译者带进了知识的创作和文化的构建当中。
最后,刘教授以翻译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变革作为讲座内容的结束。认为严复的翻译是保留民族国家的内在价值同时重视“他者”的时代典范,所谓“修文德以来之,怀柔远人”。
刘教授旁征博引,融会古今的讲授,在场的师生无不被其吸引,而刘教授在回答在场师生问题是的耐心仔细,让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