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7-07-30 作者:黄璨
十月十日,在图书馆负一层多功能报告厅,香港中文大学李德凤博士为翻译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 李德凤博士现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英语和翻译,他也曾在中国大陆和加拿大教英语和翻译。他的研究方向为实证翻译研究,翻译教材教法,实用翻译及翻译研究方法论,他的论文曾多次在翻译权威期刊,如Target, Meta, Babel, Perspective, TESOL Quarterly,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等上发表。李博士此次讲座题为 “以 ‘有声思维’ 为例谈翻译研究中的研究方法”。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翻译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批判分析了有声思维在翻译过程研究中的可信性。
李博士首先简单回顾了翻译研究方法近年来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国外所引起的重视,并指出翻译研究的三个领域: 口译研究,过程性翻译研究和总的研究方法,同时指出翻译研究的三种模式: 比较模式,过程模式和因果模式。他介绍说,目前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学者的研究集中在第二种模式,即过程模式上,他们的研究有了些有趣的发现但也存在着问题,随即,他以有声思维方法为例,探讨有声思维在翻译过程中作为一种数据收集手段的可信性。
李博士先介绍了在实证试验中被普遍认为至关重要的保障原则(safeguard),包括 Voluntary Participation(自愿参加原则),Purposeful Sampling(目的性取样), Triangulation(三角原则), Prolonged Engagement(持续深入原则), (Near-) Natural Situation(自然状态原则), Peer Debriefing, Stepwise Replication and Intercoder Reliability (同行询问,分部复制,解码人可靠性原则), Member Check(成员考察原则), Thick Description(详细描述原则)。之后他介绍了自己曾做过的一次对有关将有声思维作为主要设计方法的研究的调查。在调查中,他认真分析了上述八个原则在所调查资料中的运用程度,发现有的原则用得广泛,但有的原则却用得很少。最后,通过这个调查得出结论,由于未严格遵守那八个保障原则,那些研究得出的结论的可信性大大地降低了。
演讲完后,在场很多同学都积极提问。一个同学问到那些保障原则有无主次、先后之分。李博士回答说没有,即使遵守某些原则有困难,但仍需遵守。 这充分表明了在翻译研究中必须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以科学精神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的可信性才更强。讲座最后,李博士特别指出他为此次讲座的到场人数感到吃惊。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学术讲座中吸收大师们的研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