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7-07-30
10月25日下午,应高级翻译学院邀请,曾利沙教授在1教201课室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文本信息性质与信息价值论??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建构谈”的学术讲座。
首先,曾教授从总体上介绍了我国应用翻译的发展现状。应用翻译包括科技翻译、经贸翻译、法律翻译、新闻翻译、广告翻译等。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应用翻译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曾教授也谈到当前我国企业翻译和政府文件翻译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2002年中国的国防》的英译文就存在逐句对译、语句冗长、中式英语及逻辑错误等不足之处。其原因大概有三方面:译者对汉语文本的语言特征认识不足;对英语民族的语言文化、认知思维特征及信息接受心理缺乏认识;未能深入把握词语概念的认知语义特征。
其次,曾教授概括了应用翻译理论研究的性质、任务及框架。他强调翻译理论一定要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翻译研究要着重篇章(文本)研究,认为单单强调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是片面的,因为文化只是影响文本意义的一个层面。
再次,曾教授指出译界经常混淆翻译原则(translation principle)和翻译标准(translation criteria),并提出了原则范畴连续统(continuum)的概念,即原则不以单个抽象概念存在,而是由“目的论原则+策略论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的连续统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印证,形成连续统中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次。曾教授对此解释到:因为应用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有其特定的社会目的,翻译行为主体必然期待特定的目的效度性,但目的最终是通过受众体现的,所以目的论原则必定受到受众群体特征,如民族、阶层、文化心理、思维方式、期待心理、特殊需求、认知能力等诸种因素制约。也就是说,要实现特定目的,就必须具有让受众乐于接受的策略论原则。要使策略论原则具有可证性和可操作性,就必须将诸种外在制约因素与文本自身特征及其内在规定性结合起来,然后通过分析、归纳、概括、综合,形成若干基于公理和认知逻辑推理之上的准则。因此,曾教授提出以下理论假说:翻译的目的性与受众群体性特征及其期待值的关系对翻译原则具有反作用或制约性。受众群体因自身属性特征不同,对不同类型文本属性的需求值或期待值也会不同。
以对外宣传文本翻译为例,曾教授认为,译者首先应遵循最佳(社会)效应的目的论原则,其次应明确“信息突出”和“经济简明”的策略论原则。该策略论原则具有双重意义,一是译者以尽量少的文字准确传达相应多的信息值,二是受众以尽可能少的信息处理时间和精力获取最明快流畅的信息量。要注意的是,“信息突出”和“经济简明”原则带有若干辅助性原则,即译者必须考虑受众民族思维习惯、文化心理、期待心理或特殊需求、认知能力和文本自身特征等。另外,策略论原则及其辅助性原则还需要有一系列准则予以印证。可操作性原则包括:①删略不提供实质内容的文字;②简化不必要的解释性文字或共享知识;③删略一般读者易于从文字中推出的信息内容;④删略复合型词组中的语义重复性文字;⑤若一名词或短语本身蕴涵其修饰性文字的语义内容,删略该修饰语;⑥当范畴词或属性词出现在具体或种概念词语之后,删除该范畴或属性词;⑦当某下义词与上义词并列使用时,删略其中之一;⑧能用小一级语言单位表达的信息不用大一级的语言单位;⑨当有多项描述或评价性文字出现说明某特定对象时,删略其中比较虚的文字;⑩当某一或相邻语段内出现两处以上的相同或相似的文字信息时,酌情给予压缩等等。
对外宣传(overseas-oriented publicity)可分为旅游资料、投资指南、政府文件和法律法规等文本类型(text types),翻译时要根据其文本特征(text features)、行为主体及受众的目的与需求,进行理性分析。如招商引资宣传资料的翻译要把握住投资商的特殊心理,用词要具有诱导性。而旅游对外宣传资料的文字信息可分为8大类:事实性信息、描述性信息、评价性信息、文化信息、召唤性信息、美学信息、风格信息和提示性信息,翻译时要注重主题信息,明确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或外国游客所感兴趣的,注意内容的观赏性、移情性和知识性。如果原文有缺陷,译者可从总体上对其进行把握,再用适当的语言重新表达,避免逐字逐句对译。
最后,曾教授还补充到,翻译理论应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即只有在别人运用该理论翻译同一类型的文体也适用时,该理论才是真正有效的,但现在不少应用翻译研究具有经验性、片面性和孤立性的问题。鉴于任何理论必定有其适用条件,所以必须明确界定理论的概念及条件。
曾教授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文本信息性质与信息价值的关系,论述了应用翻译中不同体裁的文本功能特征和翻译策略导向。整个讲座精彩生动,同学们的笑声不断,课室内的气氛热烈融洽。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曾教授的讲座对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们深受启发,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