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业概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联合国大学外延计划”中国合作院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联席会员,列入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学校名录(AIIC School Directory)。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成立于1997年,2005年学校成立高级翻译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为全国首批翻译本科教育试点高校,2019年本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本专业开设国际组织创新班。
本专业首倡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组织制定“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翻译学科建成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和全国翻译研究资料中心,主办《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国际期刊,是亚太地区高素质、国际化、融通型翻译人才培养高地。
二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占62%,博士生导师9人,其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省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云山杰出学者、教育部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协作组成员等。
同时聘请著名作家雪漠、翻译家韩彬、翻译理论家Roberto Valdeon等20余名国内外学者担任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拥有六个教学与研究一体化中心,在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翻译技术、口译教育、传媒翻译、医疗翻译等领域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三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翻译教育为核心载体,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培养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学科素养,具有较强的跨语言、跨文化传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经济、科技、教育、传媒等领域国际语言服务工作的翻译人才,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事业。
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整合型英语课程群、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交替传译、文学翻译基础、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等。
大类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特色教学

四 国际交流
本专业与近二十所境外高校或国际组织开展学位教育合作或专业实习工作,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蒙特雷学院、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口译处代理处长
Georges Dupuy为翻译学院实习生颁发证书
五 教研模式
本专业设立“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全国翻译技术研究与教育高峰论坛”、“翻译与国际传播高峰论坛”等学术高水平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学术前沿会议;设立“翻译人才实践教育基地”,定期举办“国家话语国际传播”“医疗口译”“翻译技术与本地化”“翻译资源”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产教深度协作与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

中外合作“技术传播”教学项目
本专业首创“云山杯”国际远程口译大赛,举办“广外高翻杯”系列赛事,包括英语演讲赛、全英辩论赛、口译大赛、笔译大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竞争能力。

“云山杯”首届远程口译大赛

第九届“广外高翻杯”演讲大赛

“第四届IMPA大会”网络直播
六 培养质量
学生获奖
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竞争力强,在全国专业竞赛中多次夺冠,如第十届国际口笔译大赛同声传译邀请赛冠军、亚太青年模拟APEC大会一等奖、全国首届商务翻译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总决赛一等奖。

郭智威获外研社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广东省冠军、全国一等奖
“中国日报·21世纪”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广东省冠军

董燕、赵子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总决赛一等奖

我院学子获第九届
全国口译大赛(英语)交传总决赛亚军
第十届国际口笔译大赛同声传译邀请赛冠军

我院学子张瑶获全国青年英语演讲比赛季军
就业升学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充分,供职去向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国家部委、世界500强企业等;攻读硕士学位人数占40%,主要有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杜伦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一流大学。


张淑能(右一)参加“广东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专项”

2019届毕业生李雨涵在英国杜伦大学深造
七 寄语考生
我们生活在信息互联互通的时代,以翻译人的身份,涵养换位思考的客观思维,塑造感同身受的移情能力,以此成长自己,理解他人,认识世界,促进文明互鉴与会通。
翻译作为当代活跃的一种国际传播形式,主要有三个基本功能。
一是满足人的求知需要,让人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
二是满足人的沟通需要,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发挥和谐作用。
三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表达人的情感和态度,也传达人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介入和从事翻译,意味着掌握独特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移情能力。
学习能力适应人的求知需要,增强人的存在力;
沟通能力适应人的发展需要,激发人的创造力;
移情能力适应人的审美需要,塑造人的影响力。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种独特的跨语言社会实践,需要高级智能的全程参与。树立问题意识,活用多元知识,日积月累,迭代循环,便可达到融通的境界。
援引乔布斯的话来说,我们不可能颇有预见地将生命中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未来蓦然回首之时才会发现,这些点滴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所以,立足当下,在每一次的境遇里,精准地做出选择,做好每一件小事,就会勾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与众不同,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