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院长信箱 |  返回旧站 
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线上召开2020年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研讨会

作者:吴怡婷 时间:2020-05-12 

为积极推广混合式教学,探索教学模式创新,将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紧密结合,我院于5月7日晚线上召开“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术工作坊(六):2020年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研讨会,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党委书记李和民主持会议。


undefined


线上会议


全院教职工参加会议


会上,李和民首先代表学院欢迎3位新入职教职工加入学院大家庭。随后,学院四位教师代表分别就“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做主题发言。

欧阳利锋教授做“探究式笔译教学与批判性思维”主题发言,他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模式概况和批判性思维,指出探究式笔译教学的教学目的为实现由教师“教”向学生“学”为中心的转移,让学生学会批判性地探究文本和翻译,学会辩证思考,他建议笔译教师与学生一起翻译,成为批判性思维的身体力行者,他也结合翻译实例分析笔译教学的探究过程。

余怿老师以“MOOC教学观察分享”为题,介绍了《交替传译》MOOC开课情况,对MOOC自学和混合式教学学生遇到的困难,体验及评价做了对比。相比之下,混合式教学的学生配合专业课程参加选修,学习目标更清晰,学习方法得到有效指导,对课程能提出正面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她还分享了从混合式教学案例得到的启示,认为教师应关注并回应学生疑问,通过回应学生,帮助学生排除干扰,专注教学内容。

陈朗教授发言主题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探讨——以《说明文写作和演讲》课程为例”,她介绍了课程组织理念和设计,从课程目标、内容组织、活动评价、反馈改进方面分享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她结合课堂案例详细讲解,提及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有更多的投入,学生需要加强课外自学,增加深度阅读,教学思政应渗透在教学设计、组织反馈等各方面。

欧阳倩华副教授提及混合式教学拓展教学空间,能够让思政更好融入。她表示,课程思政不是做加法,是课程本来就有的部分;大学课程要追求智行和德行的平衡,这也是课程思政的着眼之处;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德才兼备,走向社会。专业课要以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为基础,实现价值体系思想升华,应该和专门的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她以本学期所任课程《专题口译》为例,分享课程思政体会。《专题口译》具有独立的选材空间,可以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选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等,在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工匠精神。

“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蓝红军教授就四位老师的主题发言做了点评。他总结归纳了主题发言的共同点: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要;理念先行,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教学行动中开展研究,开展的教学研究指向教学行动的改善;展示新时代师者精神和职责。李和民分享自己听课的体会,他认为线上教学要增强交互性与现场感,建议老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便利性,多听课,教学相长;课程思政是近年来课程建设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他提醒老师在上课时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重视育人过程。

副院长、MTI教育中心主任张保红教授介绍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他对复试整体情况、复试时间、复试工作人员遴选、复试内容和形式等做了相关提醒,对全院老师的支持表示感谢,预祝复试工作圆满完成。随后高菲老师对复试基本流程做了简要培训。



院长李瑞林总结发言


院长李瑞林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思政教育应当与人才培养融合,在全球化环境下,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传播能力,就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人才。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既包括传统教学和互联网教学融合,也包括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合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融合。多元交互的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学发展道路,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对于论文评价方面,他表示,在线答辩和在线评审是很好的尝试,但有些学生仍存在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学术引用不规范的问题,要进一步优化论文指导和评价体系。最后,他强调要重视招生复试这项特殊时期的特殊工作,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设备资源到位,准备好应急措施,保证考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