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翻译学子圆梦联合国总部

时间:2019-11-12点击数:

联合国总部,一个听起来既遥远又“高大上”的地方,让多少外语学子心之向往。

2019年7月-10月期间,我院有四名研究生通过选拔,在联合国纽约总部进行为期两到三个月的实习。他们利用自己精湛的翻译水平以及“咬文嚼字”的能力,在联合国中文处、逐字记录处与中文制版与校对股的翻译和审校工作中大显身手。他们,就是MTI英语口译或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杨万祺、张鸣健、谭源、翁其乐。

联合国纽约总部


以下是他们实习期间的感想:



杨万祺

每次在新闻上了解到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保护人权、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国际法所作的努力,都让我体会到一种使命感。我也非常喜欢联合国的多元文化背景,同时对国际组织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如何发挥职业精神和相互协作充满了好奇。

在中文处的实习让我接触到了反恐、人权等各类不同主题的文件,翻译过程中一直在不同的领域学习探索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带我们参观了口译科、逐字纪录处、新华社分社等相关单位的工作环境,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选择有了新的认识。

另外超级爱纽约!无论在哪里,总是有下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降临:可能是地铁站台吸引人群停下脚步的音乐人、在精美藏品画作旁临摹的艺术爱好者,也可能是百老汇街区各色剧目戳中你的瞬间、美网公开赛万人球场一起欢呼的人潮,或是在中央公园散步时偶遇,随湖边吉他手起舞的自由灵魂。不分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背景和教育水平的包容赋予这座城市无尽的可能。


张鸣健:

右数第2位为张鸣健同学

从小,“联合国”这三字只出现在新闻当中,显得遥不可及。作为一名翻译研究生,联合国于我而言更是一个神圣的殿堂,充满着光环。今年暑期,十分有幸能够前往联合国纽约总部逐字记录处实习,亲身一探究竟。

联合国总部位于曼哈顿中城,隐匿于纽约的都市繁华之中,与美国这座多元文化国家相互融合。逐字记录处主要负责将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和裁军审议委员开会发言的逐字记录从英文翻译到中文。在翻译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到了“人道主义”、“消除贫困”、“世界和平”等这些与人类福祉相关的话题。此外,实习生在联合国的组织下还有幸旁听了联合国每日的记者见面会,了解了联合国运作机制并与副秘书长进行交流。

除日常的翻译工作外,更加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与前辈们及来自世界各地小伙伴们的交流。不同文化及思想的碰撞让我更深入感受到了翻译的意义,坚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希望在未来,还能与联合国相见!


翁其乐:

在中文制版与校对股的实习过程中,我与其他实习生主要负责内容校对和排版校对。我们按照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是“绿笔阶段”,即先对自己负责的章节进行逐字逐句审阅,以英文或法文原文为基础,找到原译文的不妥之处,然后用绿笔写下自己的参考译文;接着是“蓝笔阶段”,即两两结伴一起探讨原译文与参考译文的优劣处,用蓝笔确定最佳译文;最后是“红笔阶段”,即由主管老师分析大家的翻译思路,用红笔写下最终的译文。这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但是大家就是在这样的不断重复的工作中练就了耐心、细心和恒心。

正如我的主管黄老师所说,一些细节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才会注意到,而正是这些的细节让你成为那百分之一优秀的人。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尽管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但是大家都努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把握细节。这种专业的精神对我的触动极大,鼓励我将把每件看似平凡的工作做到“精细和高端”。

除了工作体验之外,我们还有机会和联合国中其他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接触了解、开拓视野。例如在主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不仅参观了联合国逐字记录处和传说中的口译箱,与联合国资深口译员近距离交流,而且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作为志愿者服务来自世界各地的首脑政要。在每次活动中,我还尽力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积极同其他国家的人交流,进行思想文化的碰撞,真正做到了面对面的沟通与学习。

通过此次实习,我不但对联合国各个机构的各项职能,相关文件的编撰翻译等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真切感受到了每一位联合国工作人员身上所展现的专业素养,认清了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自己可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朝着理想不断奋斗!


谭源

7月8日,我和其他几位实习生一同抵达肯尼迪机场,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开启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生活。15个小时的航程、12个小时的时差,本该困乏的我们不觉疲倦,在新鲜环境与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当中,同时积极探索纽约——这座充满无限可能与包容的都市。

我所在的中文制版与校对股是隶属于联合国大会部的编辑部门,为联合国中文出版物提供内容编辑与排版校订的工作,每年定期编校的出版物来自联合国经社部、法律事务厅、秘书长办公厅等部门。

三个月内,我与其他五位实习生完成了《国际法委员会年鉴2011年》、《联合国法律年鉴2014年》、《国际法院报告摘要(2013-2017)》、《秘书长关于联合国工作的报告2019年》共计6本出版物的校对工作。除《秘书长的报告》外,其他5本均涉及大量国际法相关知识。作为法律翻译方向的研究生,我在实习中深刻体会到法律翻译实践的难度之大、要求之高:它要求译者不仅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来理解原文,也要具备夯实的语言功底来输出译文;同时要求我们编校人员拥有“火眼金睛”,做到“明察秋毫”,不仅要字斟句酌保证“法言法语”准确流畅,也要核查前页、引用、脚注等细节处的格式排版是否符合联合国文件规范。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挑战也正是法律翻译的魅力,它促使翻译或编辑人员打破知识盲区,凭借语言优势,力争做到以法律从业者的视角来完成专业而严谨的出版物。

在主管黄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针对每份出版物的校对工作都历经三个阶段的打磨。通过培训会议和日常沟通,大家集思广益敲定修改意见,提交最终版本刊登联合国网站。黄老师对于细节的孜孜追求感染了团队中的每一份子,大家纷纷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每一次工作任务,在看似平凡的校订工作中习得细致与坚守,力争呈现最佳成果以飨读者。

除日常工作之外,我们在联合国的组织下参观联合国大楼,参加“联合国员工日”晚会和“国际翻译日”活动,并作为志愿者参与第74届联大,聆听王毅部长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了解到联合国的工作环境、运行机制以及当前的改革方向,亲身见证联合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图书馆培训、专题讲座、午餐分享会等向实习生开放,是提升专业和眼界的绝佳机会,令我们受益匪浅。

经过此次联合国实习,我真切感受到了每一位联合国工作人员身上所展现的专业素养和使命感,也对未来的规划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人生之幸莫过于能将个人兴趣与专业所长相结合,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此幸事之上,为家乡、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不懈奋斗、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翁其乐、谭源与主管老师及其他实习生合影于安理会大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联合国是圆梦的过程,更是梦想的开始。在联合国这样精英汇聚的舞台,杨万祺、张鸣健、谭源、翁其乐在联合国进行了充实的学习和实践,不仅展现了广外学子的风采,更反映出广外“国际化办学”的特色。未来,他们将在广外“明德尚行,学贯中西”校训的引领下,向更远的目标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