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翻译学院师生赴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口笔译实习—第一周

时间:2023-06-12点击数:

5月31日,翻译学院教师王巍巍、王丹带队,与余杨(2020级会口方向)、邱金超(2021级应用口译方向)、韦俊杰(2022级会口方向)和吴莹(2022级翻译学方向)等4位实习生抵达位于东非大陆的肯尼亚内罗毕,开启为期3周的联合国办事处口笔译实习之旅。

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UNON)大院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郡西部Gigiri区,附近大使馆星罗棋布,大院内植被茂密、环境宜人,为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以下简称人居署)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下简称环境署)的总部驻地。

第一周的实习(6月5号至6月9号)正值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UN-HABITAT(以下简称人居署)大会第二届会议,也是后疫情时代第一次线下召开人居署大会,4位同学隶属UNON大会服务部,其中余杨、韦俊杰为口译实习生,吴莹、邱金超为笔译实习生,同时,来自高翻的21级吴淑华同学也在6月5号开启了UNON人居署Cities Investment Facility为期半年的实习(该机构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融资服务)。

6月5号为人居署第二届会议的开幕日,余杨与韦俊杰与中文箱的老师同步跟会,在训练箱进行搭档哑箱练习,每15分钟轮换一次。第一天的语言方向主要为英中同传。开幕式主旨讲者包括人居署执行主任谢里夫女士和肯尼亚总统、博茨瓦纳共和国副总统、人居署大会主席等嘉宾。由于未提前拿到讲稿,会中仍在接收最新讲稿,所以全程会议形式既有带稿同传也有无稿同传。22级的韦俊杰同学从未接触过同传训练,他最大的困难是讲者语速快时出现的大段信息遗漏;20级的余杨同学已经接受过一年的同传训练,但面对有口音的发言和联合国的快节奏,也面临着不适应的难题,会议开场后15分钟内出现大量卡顿空白。但是两位同学调整状态,在后半程总统圆桌论坛中,两位同学能够抓住对话的主要脉络。轮换间隙,两位同学也学习了中文箱老师的产出,对比了语言风格、信息准确度、译文节奏等,并相应调整词句。

6月6号和6月7号的会议分别为第一夫人圆桌论坛和高级别论坛,相比开幕式会更加灵活、讨论性别议题和城市规划设计、土著知识、城市数字转型等问题,两位同学一致认为论坛的难度降了下来,对同传初学者较友好,因为讲者有思考的痕迹,也为译员提供了理解的时间。韦俊杰总结出UN译员的中立原则,预置语块下的反应变快,他也能根据语境来理解抽象词;余杨认为论坛的代入感会更强,也更为贴近高翻同传训练的模式,这一部分就游刃有余,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准确度和信息完整性。

6月8号和6月9号的会议程序是人居署大会决议草案、部长宣言的审议和通过。因为一些实际程序性问题,这两日的会议频频休会,但译员也要随时待命,两位同学也同步待命。在休息间隙进行复盘。韦俊杰认为与开幕日相比,自己的产出更稳,听感加强,但是,语音语速快仍然是最大的拦路虎,以至于顿足搓手,时快时慢,容易口糊。

两位笔译实习生吴莹和邱金超在第一天的工作主要是熟悉联合国的会议材料和翻译风格。两位同学也参观了人居署大会城市展会,并与展会人员交流学习,比如Egypt展会、上海世界城市日展会等。大会召开第二天,两位同学作为会务助理帮助布置人居署大会边会活动---金砖国家非正式会议会场。此外,两位同学得到了UNON笔译处负责人Kegham的帮助,每天都会向Kegham老师提问,并得到详细的解答。例如,Kegham提到,在联合国求职方面,每天可以登陆UNjobs.org查看工作机会,成功率可能只有10%,但要坚持尝试,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找一本书自己独立翻译成中文,每天翻译一小部分内容,完成后可以发给出版社看能否有机会出版,虽然大概率是被拒绝,但是在找工作时与竞争者相比,能拿出一部个人作品。Kegham也详细介绍了笔译工作的Life cycle(G-doc系统)需求机构起草文件——提交秘书处——笔译组(Document Management Office会检查文件是否有mandate、是否符合要求,之后再交笔译组翻译;翻译工作需要在会议召开前6周完成。Kegham还建议阅读会议通过的决议,可以了解后续在哪些时期会有哪些文件需要翻译。

在第一周实习尾声,四位同学还和UNON大会服务部负责人Shivona、笔译处负责人Kegham、口译处负责人Pedro、中文口译老师解家辉、中文笔译老师荣予老师进行了复盘交流。

6月9号下午五点三十分左右,人居署大会第二届会议落幕,大会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通过了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11的相关决议和部长宣言,也确定了下一届会议的临时议程。不论是幕前的与会人员还是幕后的会务人员,都为本届会议作出了重大努力,闭幕词中,人居署执行主任谢里夫女士也表达了对于译员们的感谢,同学们也有幸和谢里夫女士合影。由此,四位同学真正地见证历史,参与国际事务,用自己的方式为推动人类住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