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讲座回顾】国家翻译实践与国际传播——以“九评”翻译为例

时间:2020-09-23点击数:

9月16日下午,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举办的“翻译与国际传播:中国与世界对话系列讲座”第二讲、“岭南译学前沿讲座”第205讲在腾讯会议室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任东升教授应邀进行了主题为《国家翻译实践与国际传播——以“九评”翻译为例》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邢杰主持,为高级翻译学院师生及广大翻译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讲座主题

首先,任教授介绍了国家翻译实践的概念。翻译是人类处于交际需要以不同语言符号系统为媒介的跨文化思维活动和生产实践。其中,人类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将国家带入主体,可得出“翻译是国家的生产实践”。国家翻译实践,即国家把翻译上升为国家行为。任教授指出,国家翻译实践是国家通过翻译实践实现战略目的国家行为,与对外塑造国家形象、对内强化意识形态等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接着,他从宏观角度阐释国家翻译实践的整体建构。以讲解“国家”、“翻译”、“实践”这三个主体概念为出发点,从四个层面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结构层面、功效层面、发展层面和类型层面。政治学的国家行为学说是国家翻译实践的理论根源。这不仅反映了国家翻译实践具有跨学科性质,同时也为翻译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

随后,任教授简要介绍“九评”写作和翻译流程。“九评”写作以十年“中苏论战”为背景,首先由专门的写作班子撰写初稿,中联部等搜集资料,再由国家领导人主持修改与定稿。“九评”翻译是制度化翻译,译本多达23个语种,并有盲文和世界语版本。民族语文翻译局、盲人月刊社、翻译班子和精英小组各司其职,传播力甚广,具有深刻的历史影响。由此可知,国家翻译实践的目标,通常是通过翻译来维护政治、外交、经济等层面的整体利益。

最后任教授总结,“九评”翻译不仅从理论上验证了不同于常规型、战略型国家翻译实践的“战时”国家翻译实践之特殊形态,而且在实践上完整演示了“战时”国家翻译实践的链条和过程。

任东升教授讲座现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瑞林总结本次讲座。他谈到,任教授旁征博引,融通中外,从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方面深度解读翻译学。任教授关注到国家现象,其看待问题的视角是跨学科的,能够借助他山之石来解读国家翻译实践。此次讲座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关注框架结构,也关注当前翻译现象。国家翻译这一选题具有战略性,站位高,我们要做与国家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相结合的研究,既继承,又开新。任教授的翻译思路和研究视角值得我们学习。


附:任东升教授简介:

任东升,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学方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翻译理论、国家翻译实践、宗教翻译。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译协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