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讲座回顾】新时代我国应用翻译研究的学科坚守与路径创新

​​——基于社会学相关理论的启示

时间:2020-10-21点击数:

10月10日上午,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著名教授论坛”第474讲、“岭南译学前沿讲座”第211讲在腾讯会议室举行。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上海大学应用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傅敬民应邀进行了主题为《新时代我国应用翻译研究的学科坚守与路径创新——基于社会学相关理论的启示》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腾讯会议平台和Bilibili平台同步直播,为高级翻译学院师生及广大翻译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讲座主题


傅教授首先开门见山,谈到了新时代应用翻译和应用翻译研究的七个时代特征,即全球化、大数据、专业化、技术化、职业化、规范化、项目化;傅教授点明,在当今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现代译者、翻译研究者应该挖掘出新时代主题词进行研究,并分享了一系列研究主题词,如跨学科、学科交叉、创新学科研究形态、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国特色、中国方案等。

接着,傅教授提出了在应用翻译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担忧。其一,随着翻译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翻译研究的途径日益丰富,翻译研究虽渐渐从边缘走向了学术中心,但与此同时,由于其他学科研究翻译的目的在于解决自身的理论问题,翻译研究也面临着失去自身特色的危机。其二,译学研究难以从根本上深入挖掘和分析,把翻译活动的外围因素作为主攻目标,选择一些与翻译本质并不十分相关的题目进行研究,很难推动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傅敬民教授讲座现场


针对以上问题,傅教授指出翻译研究不能随波逐流,应该回归本体,完善译学体系,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描述、分析、解释作为社会行为、社会活动、社会事件、社会现象的应用翻译问题,并详细阐释如何在应用翻译研究中坚守学科立场。其中,关键是要借鉴和融合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关于借鉴内容,傅教授表示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以及运作机制都值得学习。此外,傅教授还具体介绍了应用翻译研究和社会学的概念、属性、学科定位以及实践路径,如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社会系统、单位行动以及社会学理论观。关于借鉴的具体做法,傅教授表示翻译研究应当做到“五性”与“五化”,保留现实性、关联性、合理性、系统性、学科性;避免浅表化、碎片化、机械化、附庸化、功利化。


“坚守学科立场”引出的三个问题


最后,傅教授对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应用翻译研究做出总结。翻译的社会性是社会学视角应用研究的出发点,开展研究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立足翻译研究学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反思。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瑞林总结本次讲座。李院长对研究应用翻译提出了宝贵建议,如研究者应基于学科交叉,借助其他学科研究翻译,同时也应借助理论、参考社会学研究路径,解决翻译研究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