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高翻口译队员为中乌产能合作工业园投产仪式提供翻译服务

时间:2018-11-01点击数:

10月23日,中国(广东)-乌干达国际产能合作工业园一期项目投产仪式在乌干达托罗罗市苏库卢镇举行。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和驻乌干达大使郑竹强共同出席仪式并致辞。乌第二副总理、外交部长、财政部长、能矿部长和农业部长等乌政府高级官员、工业园业主单位和当地民众数千人参加活动。应园区承建方---高翻学院战略合作伙伴广东东送能源集团邀请,广外高翻口译队队员蔡易君、陈卓辉、褚浩、方淑君、吕昊、汪嘉琪六人组成投产仪式翻译团队,为当天系列活动提供了口译及相关语言服务,这也是口译队成立以来首次将服务的脚步迈向海外。

 

 

口译队队员在中乌产能合作工业园

 

中国(广东)-乌干达国际产能合作工业园项目是2013年3月南非德班金砖外围会晤习近平主席与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达成的开发共识,为《乌干达2040远景规划》的旗舰项目、中国国家发改委对外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中国与乌干达经贸合作的重点项目及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计划落实的重要举措,项目地处乌干达和肯尼亚交界处,周边国家还包括卢旺达、刚果金、南苏丹、坦桑尼亚等,距东铁路枢纽站马拉巴直线距离10公里,交通便利。

当天活动分为仪式及园区参观两部分,而口译队队员当天的工作也主要分为两大块:方淑君担任投产仪式的主持人,其他同学主要工作形式为陪同口译,包括讲解翻译和随身翻译。褚浩全程担任集团董事长的随身翻译,而蔡易君、陈卓辉、吕昊、汪嘉琪则分别负责会展中心、免烧砖厂、选矿厂和磷肥厂的参观讲解翻译。

 

蔡易君(戴工作证)为乌干达总统(戴白色帽子)讲解园区布局及功能

 

活动虽然只有一天,但队员都在五天前便踏上了从广州出发前往千里之外的东非明珠——乌干达的旅程,历经近一天一夜的航程加车程,才抵达了工业园。仪式前的几天,队员除了为仪式当天的主要工作到实地踩点、提前沟通与了解、熟悉材料做准备之外,还参与了其他翻译及协助沟通的工作,如协助管理层监工、协助车队主管进行工作下派、协助办公室与各方(如打印店)沟通等。

 

褚浩(中)担任董事长(右)的随身翻译

 

本次活动见证了队员太多的“第一次”。队员第一次为国家总统提供口译服务、第一次主持千人级别的仪式、第一次前往非洲(及在非洲做口译)、第一次体验工地生活(及在工地做口译).......口译队的优异表现获得了东送集团的高度肯定。他们肯定了口译队员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及突出的语言能力,赞扬了广外高翻为中国与乌干达的合作做出了贡献。

 

吕昊(中)为乌干达总统讲解选矿厂的运作

 

 

 

附:译员感受

蔡易君

译员要做的不仅仅是翻译。虽然冲着做翻译的机会去的,但在会展中心工作的内容其实大部分和口译无关,主要是给到访的嘉宾介绍园区的实景沙盘模型,只有外宾有疑问需要董事长解答的时候才会涉及到翻译。前期准备解说稿的时候其实是个提炼重点的过程,因为每个厂都要用几句话概括,比如介绍磷肥厂就要提到磷肥的作用、磷肥厂对于乌干达的意义、建成后的年产量等等。介绍完后,嘉宾会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园区的供水供电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嘉宾最在意的是什么内容,之后再根据这个及时补充调整讲解的内容。

陈卓辉

灵活应变,充分调动副语言。英语虽为乌干达的官方语言,但是底层许多劳动人民英语水平都不高,有时跟他们讲标准英语,却难以达到沟通效果。其实翻译追求的是功能对等,只要意思传达了,形式可以稍微折衷。所以,队员们也慢慢学会了用语域较低的词汇与当地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在正式场合,面对有较好教育背景的人员则转为标准英语。无论是“散装”英语还是标准英语,只要能达到沟通效果,这种翻译行为就是有效的。同时,语言并不能解决一切。有部分单词当地人并不理解,或者不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所以这时就要充分调动副语言因素进行传达,表情、声音、动作都是很好的沟通工具。唯有这种灵活的翻译方式,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我们的工作

褚浩

我陪同的是东送集团的董事长。董事长每天要徒步行走20公里以上,这对体力是非常大的考验,而我本人也是一位业余的运动员,对我的难度不是很高,但是对于各位翻译同僚,有时候要做好这样准备,多吃点饭,否则可能会没力气工作。陪伴董事长的几天都是在酷暑下行走的,多好的防晒霜和多么完备的防晒措施都没有用,中途给他做的翻译种类也是各种各样。每天清晨他都会给工人们做动员演讲,在第一次做的时候,面对那么多当地工人直勾勾的眼睛还会有一些紧张,会去思考如何把董事长的演讲翻译的更加有感染力一些。然后在巡查的过程中,有时候进度赶不上,或者工人消极怠工,免不了一些批评,如何恰当的将“赶工程”这样一个目的传达给当地工人也是非常大的挑战。说是陪同翻译,其实更像是双语的董事长助手,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千万不要保持高高在上的译员姿态,要做到眼里有活儿,客户才会想要你继续干活儿。

吕昊:

首先,在工地对接人的帮助下,我找到了选矿厂技术专家兼副厂长张洪元先生,向他询问选矿厂的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经过张厂长的耐心解释,我终于选矿厂的基本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其次,我从第一天开始,每天都跟着张厂长下工地,陪同厂长视察工作,并承担一些联络翻译的工作,这些都是我主动要求的,因为我觉着做这些细致且基础的工作有助于加深了我对选矿厂的了解。另外,我还受张厂长之托,为其撰写了当天为总统介绍的中文稿件,并且给出了英文翻译供自己和翻译团队进行参考。最后,在翻译任务开始前两天,我不断地在工地跟张厂长进行排练,模拟训练各种可能的情况,根据实践情况不断修改完善中英文稿件,终于在10月23日当天顺利完成了翻译任务,不仅获得园区客户的赞赏,总统听着我们的讲解也是频频点头。这次经历,我学到了面对重大任务,一定要妥善安排,沉着应对,制定完善的计划,做充分的准备。

汪嘉琪:

一、各方沟通务必真诚、充分。人员筹备期间,由于中方前往人员减少,所需译员也相应减少,作为项目负责人,我觉得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向队员开口和解释,甚至在内心想这算不算用人单位的欺骗行为呢?杜老师解决了我的疑惑。她说,这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并且在现实中极为正常,即使在企业内工作,也会常常碰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因此坦诚地跟大家解释清楚就可以了,也不需要故意隐瞒什么。我豁然开朗,确实,一开始需要的人数是确定的,后来情况有变也是真真实实发生的情况,距离活动时间还比较长,对方提前告知已经将大家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原本执拗的我也对多变的现实情况理解得更深刻,也更能接受了,并且也懂得只要沟通是真诚的,什么问题都并不可怕。此外筹备期间,准备工作繁杂,阅历较少的我难免会有理解不到的地方,这时候耐心礼貌地多问两句便尤为重要,沟通若不充分,便很可能导致某项工作完全走错反向,白费时间精力,充分高效的沟通是高效合作并完成任务的大前提。

二、工作要讲计划和条理。本次任务涉及出国,并且是去非洲,因此需要提前办理电子签证、打黄热疫苗等,两件事情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电子签证需要提前至少七个工作日给材料,疫苗打完后十天才开始生效,而疫苗又是电子签证的前提,我便需要让队员在一定时间内自行前往打疫苗,然后给我护照扫描件、证件照、疫苗接种扫描件、签证申请表等等。好在这一切繁琐的工作顺利结束了,也幸亏对方给了很清晰的指示,我便开始思考,下次单独碰到人员繁多、手续繁杂的情况,自己先不要慌,要捋清楚每件事情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然后制定计划,一项项推进。

三、愿意充分配合译员做译前准备的甲方是存在的,就看译员如何要求。本此活动我们提前很多天便开始准备,对方还安排了一次培训,我们在整个过程积极参与,也主动索要了各种材料,包括:议程、企业介绍画册、园区各板块介绍、园区展板电子版材料、各厂工艺流程图等等。虽然最后不是每个人都用上了全部材料,但是准备工作永远不嫌多。只要译员积极主动,对方往往都是乐意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