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动态 - 正文

我院教师国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结项获评“优秀”等级

时间:2024-07-25点击数: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6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我院卢植教授主持的重点项目获评“优秀”等级。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科研项目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推动高层次项目产出高质量成果,取得明显成效。我院认真落实学校科研管理政策,提升科研服务水平,鼓励教师瞄准学科前沿,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附: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简介

卢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翻译传译认知研究联盟副理事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等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任暨南大学和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波大学“包玉刚”讲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国内外多家著名学术期刊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等的审稿人。在SCI、SSCI及CSSCI期刊如Cortex, System,Brain and Language,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发表论文100篇,出版专著译著9部和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应用语言学概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及省级项目10余项。目前的主要研究工作是运用眼动跟踪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等技术研究语言加工及翻译过程的认知机理。

认知翻译学视域下的翻译过程研究重点项目,批准号:19AYY014)。该项目在认知翻译学的学科框架下研究和探索英汉语言的翻译过程,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路径,运用实验手段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大脑的运作和思维过程,初步构建了认知翻译学的学理基础和总体框架,突出和凸显了认知翻译学“人文性”和“科学性”并重的特色和特质。初步构建我国认知翻译学的学科体系。成果由25篇论文组成,多篇论文发表于《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及国际期刊上,部分成果在国际会议上宣读和发布。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国内高校培养翻译学领域的新生学术力量,为翻译学的学科建设积蓄了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学科涵养;促使认知翻译学这一新兴学科获得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激发年轻学者的研究兴趣,成为认知翻译学这一新兴领域的重要学术生力军,促进翻译学的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