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8-03-28 作者:吴画
3月25日下午,四教424室座无虚席。英国华威大学翻译及比较文化研究中心的博士生邹美兰女士围绕西方翻译理论与翻译创造力和翻译能力为中心做了一场生动的讲座。长久以来,翻译教学都是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为其服务,它没有自己的guideline。80年代以后,西方有学者倡导将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邹美兰就翻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翻译教学中的翻译理论运用为高翻学院师生作了阐释。
邹美兰的讲解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作为一门学科的翻译学背景。二,概念解释。三,翻译教学中的翻译理论(西方翻译理论和中国翻译理论)。四,翻译理论,翻译创造力和翻译能力的内涵。五,中国内地和英国的MA模式。六,中国和英国研究生课程中的翻译研究。
在第一部分翻译学背景的介绍中,邹美兰为大家展示了她的调查结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全世界的translation training centre有49个,到80年代增长到了108个,90年代后已经发展到超过了250个。从这些数字我们不禁感叹翻译学发展的迅速。国外的情况又是怎样呢?据Aston University在2005年的调研显示,英国当时有24所大学开设有翻译课程,但所有课程都是针对研究生的。另外根据网上的搜索,英国现在共有613种翻译课程,其中54种课程是针对研究生的(特指把翻译学作为一门学科来教学)。据邹美兰统计,中国大陆1989年时有约400所院校设有外语系。90年代时有50所授予MA in English and literature的学位,但没有授予翻译和口译方向的学位。有8所院校授予“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学位。一所授予“翻译方向”学位(广外),一所授予口译方向学位。到20世纪90年代末,有约500所大学的外语学院设有翻译方向、翻译系以及翻译和口译研究院,就开设研究院的学校而言,包括广外,北外和上外。从翻译教学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重视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了。
邹美兰从作为一门学科的翻译学、翻译理论、翻译创造力和翻译能力这四个方面对一些基本概念作了阐释。她着重强调自己的讲解只局限于英汉翻译和研究生课程的范围。我们看翻译学不能只局限在一个范围之中,而应该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考察。中国的翻译理论以严复、傅雷和钱钟书的翻译观最为人们所熟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翻译理论的精华在哪里?邹美兰就这三人翻译观的欠缺之处也作了仔细讲解。总体上来看,他们共同的不足在于所谈到的翻译观都只基于文学翻译层面,对于商务翻译、法律翻译等实用翻译没有涉及到。另外,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么样能让这些理论对我们的翻译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我们需要了解“How did you know this?Why did you do this?”等一系列的问题,以及翻译理论怎样指导翻译教学?
一般多数人对翻译研究中的Translation process 和 Translation product做过研究,但对于Translation function和Translation didactics很少谈到。在对翻译教学中的翻译理论的讲解中,邹美兰用一张简表清晰地列出了翻译理论研究方法和翻译教学方法。清楚地看到二者的研究内容。在谈到翻译能力的问题时,邹美兰结合英国对于翻译能力的不同要求,指出翻译能力不仅要看“译”的能力,而且还应注意manage的能力。邹美兰给出的Directed creativity circle给我们对翻译理论的理解以及指导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有目的地运用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她还比较了中国和英国的MA模式(把翻译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来教学的大学)。中国和英国的MA设置从学期年限到考察方式都大不相同,这个比较也为我们从国外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模式提供了依据。
最后邹美兰从五个不同层面的翻译为大家讲解了中英翻译中的一些词汇和文化空缺现象。如:讲到词汇层面的翻译时,她就展示了中文种“花”的不同词语组合的翻译和“good”在不同词组中的翻译。《红楼梦》中有多处提到了“醋”,关于这个字的翻译也充分显示了中英翻译中的文化空白美。就Sign translation和Business translation的讲解中,邹女士将自己在国外所见到的生动实例加以分析,生动有趣,大家也受益良多。
译学无止境,对于翻译学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去钻研。其它学科的精华与翻译研究的结合最终将推动翻译学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