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8-01-09 作者:高翻学院
2008年1月8日下午,高级翻译学院在同声传译会议室召开了学院每学期一次的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口译精品课程及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研讨会”。学院全体教师出席了会议。仲伟合副校长,科研处处长陈伟光,教务处副处长范正华及英文学院口译系主任王海瑛老师也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副院长余东教授主持,穆雷、陈伟光、范正华、詹成和仲副校长先后发言,口笔译教师还就教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穆雷院长指出,教学研讨会是高级翻译学院从一开始就形成的传统项目,每个学期都要举行一次。上学期研讨会的主题是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硕士MTI两种不同研究生教学的课程设置,主要调整修改了原有的课程内容与时间。截至2007年底,经过两年半的艰苦奋斗,我院已经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本科翻译专业、翻译学硕士点/博士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完整系列的翻译教学机构,同时获得校级重点文科基地,取得了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多方面的成就。“英语口译”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口译精品课程;仲伟合教授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可以指导口译方向的博士生;詹成老师获得大学"十佳青年教师"和"优秀本科生导师"称号。可以说,我们已经建成了口译教学科研发展的大平台,所有的基础都打好了。舞台建好了,演员们就该登台表演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口译如何发展,如何建设两个团队和精品课程,如何高水平的口译培养人才。学院从建院起,大学领导就给我们设立了明确的目标。徐校长多次强调,学院要以培养高水平的口译人才为主要办学方向,将口译形成大学的拳头产品,教学力量的投入重点向口译倾斜,要打造精品,把口译做强做大。口译和笔译可以相辅相成,口译的发展离不开笔译。我们笔译系也有自己的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和校级精品课程,还有清一色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队伍,我们如何建设?也可以通过这次讨论获得启发,同时我们也可以给口译系的青年教师们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陈伟光处长对我院“翻译学研究中心”获得大学重点文科基地以及在冲刺申报省级重点文科基地时获得初步成果表示祝贺,这充分显示了高级翻译学院雄厚的科研实力。范正华副处长则针对“英语口译(课程系列)”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表示,作为我校三个“国家级精品课程”之一,“英语口译”是高翻、英文两个学院在口译教学方面多年经验的结晶。虽然艰辛的申报过程最终得到了回报,但是希望两个学院能将后续的课程建设做得更好。
詹成老师就口译精品课程及教学、科研团队的工作及发展作了发言。他指出以上三方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的网站建设的速度较慢,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科研团队方面,成员主要是青年教师,科研成果的显示度低,横向项目进展缓慢。针对上述问题,詹老师还提出了下学期的工作方案及今后工作的重点。
口译的系的各位老师就口译教学和今后的学科建设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丹老师提到,课外练习资料缺乏,对口译质量的标准感到困惑是学生共同的问题;贾兰兰老师则表示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译实践机会。而各位口译老师都表示,学生普遍存在着语言功底薄弱,常识欠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笔译系的各位老师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触和想法。大家一致认为现在的研究生普遍语言基本功薄弱,理论水平也相当有限;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技能失衡的问题。各位老师进而讨论到研究生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MTI和MA课程的相互贯通等问题,希望能够通过相应的调整改革,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最后,仲伟合副校长作了总结性发言。他首先提到“英语口译”是全国同类课程中唯一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课程,这是对我们口译教学的认可,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在课程建设中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教学资源的整合,网站建设及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等。仲校长认为,口译课程的建设需要英文、高翻两个学院继续合作和努力。此外,仲校长还特别强调青年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并倡议各位经验丰富的笔译系教师应在科研方面多为青年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最后,在谈到研究生教学,学制问题时,仲校长表示体制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大家应考虑从课程设置,教师资源分配上调整,并应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高级翻译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学期都会召开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研讨会。各位老师在会上畅所欲言,分享各自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探讨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本次会议上,各位老师积极参与,相互学习了经验,发现了教学工作中共同的难题,也明确了下一学年度的工作重点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