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院长信箱 |  返回旧站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论文 > 正文

韦努蒂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误读

作者: 时间:2009-06-09 

发表日期:2007-10-17 作者:2007级研究生 朱志鸿

10月16日下午2点30分,高级翻译学院主办的岭南翻译沙龙之译学前沿系列讲座又拉开了帷幕。这次的讲座请到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贺显斌副教授,他就韦努蒂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误读为大家做了一场富有启发性的讲座。

贺教授首先就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其人其事给大家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对韦努蒂翻译理论中的一些术语做了解释,从而使大家了解他基本的理论思想,并通过分析他两部最重要的作品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The Violence of Translation的章节名称,使大家对这两本书特别是韦努蒂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接着贺教授提出了该次讲座的主题:国内不少翻译学者在讨论归化异化问题上引用韦努蒂理论时,存在着很多误读。中国的“异化”并不等同于韦努蒂翻译理论中的foreignizing。第一,两者渊源不同,韦努蒂的异化理论传入中国是在2000年,而国内翻译界异化翻译讨论在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另外在80年代初汉语里就已经有了“异化”这个词,国内早期的异化讨论与韦努蒂并无关联。第二,韦努蒂的foreignizing不仅仅是翻译方法,甚至可以说它根本无关翻译方法,而更多的是在选材和话语构建的层面,要求文学作品的英语译者或挑选一些在源语里处于边沿地位的作品,或以非标准的语言来译,使得读者可以辨认出这是译作而非原作,从而使译者显形。第三,韦努蒂的foreignizing不能等同于直译。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异化归化的对立实际上就是直译意译之争,异化更贴近原作,因此是一种直译的手法。但贺教授认为,韦努蒂自身的翻译实践以及他对其他翻译作品的赏析都说明韦努蒂原则上是反对直译的,他理论中的异化是一种富有创新的翻译实验,实际上更贴近意译。按他的异化理论译出来的作品并不会更忠实于原文,因为忠实并不是异化的目的。贺教授再次强调,其实判断译作是否运用韦努蒂的异化主要就是看两点:一,所选题材是否边沿化,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次,就是译作的语言是否非标准、非主流。为什么韦努蒂的理论会与国内讨论的“异化”有如此大的差别,根本在于两者目的不同,国内所谈到的异化主要是用来学习西方文化,并传播本国文明,而韦努蒂异化翻译的目的是遏制英美中心主义,反抗强势文化对其他弱势文化的压迫,并提高译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最后贺教授建议大家在搜寻理论依据的时候尽量要读原著以避免误读,自己在写作和阅读中涉及到理论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说清概念,弄明术语。

贺教授富有创见的观点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讲座结束后掌声热烈,不少同学积极提问,留下来与贺教授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