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院长信箱 |  返回旧站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论文 > 正文

学科研究方法的异曲同工之效:关于叶舒宪《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演讲的点滴感想

作者: 时间:2009-06-09 

发表日期:2007-07-30 作者:06级翻译学研究生 马耘

3月15日著名教授论坛第十八讲:“文学人类学与比较人类学”的演讲,演讲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叶舒宪。这是在广外四年多以来听取的讲座大多是与翻译相关,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次翻译学科以外的讲座。如果说上学期李小健老师的那场关于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讲座是以国外先进的研究技术与理念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那么这一次叶舒宪老师的讲座是以异曲同工的研究方法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打破知识疆界 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 叶舒宪提出了全球化不仅是经济政治的专属,也是在知识界学科开放更新的动力。这种对打破学科间界限的新观点,与Willard McCart在Humanities computing as interdiscipline以及Mary Snellhornby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打破学科的界定,实现学科间的无疆界实质上就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在人文学科当中,如历史、政治、文学、文化以及语言等学科,学科知识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不但可以相互验证研究的结果,更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令人深感共鸣的,是叶舒宪在论证这一观点时,以著名哲学家福柯(Foucault)为例,谈到了当学者打破学科疆界时所能取得的突破性成就。福柯提出的理论以及他本人作研究的研究方法都对翻译学研究有着深刻的启示。寒假曾经专门阅读福柯的论著,这些著作的题目都很罕见:性史,精神病院、监狱、权力、话语,初看这些书目让人觉得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认真阅读就会发现这些领域之间能够相互解释,而且联系非常深刻。也正是这种综合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使得福柯对问题把握得非常全面,剖析与见解也比他人要深刻与独到。

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时,我以翻译学家Lefevere的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外文社在建国后的十多年间对翻译的操控。但研究一度停滞: Lefevere以及文化派的理论虽然点明了翻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但对于究竟如何操纵仅仅是寥寥数笔带过,如此单薄的论述根本无法对操纵做出深入的分析,而翻译学界的其它著述对该方面亦无更深层次的论述。理论的欠缺暗示了需要通过其它学科的理论寻找突破口。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相关学术论文中找到了“权力话语”这一概念。这一由福柯提出的理论属于哲学范畴,但它非常好的解释了“权力”与“话语”之间的辩证关系。应用到翻译学当中,可以说是对操纵派理论一个很好的补充与完善。

异曲同工的研究方法 这场从演讲题目本身看来与翻译毫无关系的讲座其实正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科之间这种相似的研究方法。以研究问题移植为例,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文学与人类学之间,也同样适用于翻译学。在谈到人类学与文学研究的问题移植方面,叶舒宪老师所列举的阐释学批评、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等都是翻译学研究者耳熟能详的字眼,与翻译学的研究视角惊人地相似。正是这种学科之间的相似性为学科之间的融汇贯通提供了可能性。这种人文学科之间的跨学科性与机器技术和翻译的跨学科性(借助技术力量为翻译研究提供新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次讲座再次将“跨学科”(interdiscipline) 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上来,因为它对研究创新以及对进一步挖掘研究现象的内在联系都提供了新的视觉和平台。更为重要的是,讲座本身提供给我们这样一则信息:作为一个合格的研究者,我们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在字面上与翻译相关的理论与信息;只有对各种相关的学科有所涉猎,我们才能找到真正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为学科的总体发展提供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