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院长信箱 |  返回旧站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论文 > 正文

刘宓庆教授为我校著名教授论坛作首场学术报告会

作者: 时间:2009-06-09 

发表日期:2007-07-30 作者:宣 培 培

2006年2月28日下午两点半,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事处主办,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著名教授论坛”启动仪式暨首场学术报告会在行政楼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

著名学者、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刘宓庆教授应邀出任“著名教授论坛”首场学术报告会报告人,此次报告会的主题为“翻译教学与外语学习”。出席本次启动仪式及报告会的领导有大学副校长陈建平教授,大学人事处处长方迎生老师及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仲伟合教授、副院长穆雷教授。

“著名教授论坛”启动仪式在高级翻译学院仲伟合院长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人事处处长方迎生老师首先介绍了“著名教授论坛”的具体情况。新学期伊始,为贯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人事处和各学院将联合举办每月一次的“著名教授论坛”系列学术讲座。通过邀请校内外各学科的专家、学者以论坛的形式,进一步活跃校园学术气氛,拓展学术交流渠道,传递科研信息,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以及学校各学科的交叉融合。

接着仲伟合院长向大家介绍了首场报告会报告人刘宓庆教授。刘教授六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八十年代于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研究生院进修,1960-1965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局国际部任专职翻译,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北二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从事教学及翻译理论研究工作。刘教授一生著述丰富,主要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共11种,部分著作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文章主要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外国语》、《中国翻译》、《现代外语》等一系列核心期刊上。其著作对我国现代翻译界具有开创和奠基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的基础上,创建现代翻译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注意翻译学科的系统性。从翻译研究的基本问题入手,步步深入,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宓庆教授此行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还向我校馈赠了他的两套翻译论著。陈建平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刘教授的赠书,并回赠礼物。为方便师生查阅,这两套翻译论著将分别存于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学研究中心资料室和学校图书馆。

刘教授的报告针对我国当代翻译大师缺失的现实,以自身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深刻剖析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以及现代传媒发展对语言文字教学造成的负面冲击,为我国翻译学科的健康发展及高质量翻译人材的培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有志于翻译事业的青年学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提供重要帮助。

刘教授从翻译教学的自身定位,施教方针,基本路子和课程设置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翻译教学改革的问题。

刘教授认为应试教育是一种速成教育,其弊端在于抽掉认知过程的经验性,忽视经验过程的时间性,以应试为目标,无视能力培养。这种教育体制与翻译教学格格不入,亟待改革。翻译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民族复兴,文化强国。我们应摆脱应试教育的大格局,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定位翻译教学。

在施教方针上,刘教授指出应采取粗放和精耕、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方针取代我国长期以来采取的粗放式方针,以提高学生和翻译的质量。同时还指出我国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国家应在教育上增加投入。

刘教授还提出,翻译教学应突破经验主义的老路子,与理论研究密切配合。翻译不是简单的对应,而是语言的互补。

在课程设置方面,刘教授建议在翻译专业开设高级英汉写作,并将认知科学导论介入到高年级翻译课程之中。翻译教学必须研究自身的核心课程,将与理论前沿密切相关的课程包含其中。刘教授还提出“没有难度就没有水平”的口号,倡导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到翻译事业之中。

在精彩的报告之后,仲伟合院长就刘宓庆教授提到的翻译教学的几个方面,汇报了我院翻译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随后,针对本次报告会的主题,刘教授和与会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此次报告会系我院新学期的首场学术活动,在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刘教授会后将其电子邮箱告诉了我们,欢迎大家写信咨询.michingmichael@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