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院长信箱 |  返回旧站 
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讲座回顾】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改编与翻译新生态

作者:王晨谕 时间:2023-06-14 

5月24日下午,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主办的岭南译学前沿讲座第255讲在腾讯会议室举行。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邵璐教授应邀进行了主题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改编与翻译新生态》的学术演讲。本次讲座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海教授主持,依托腾讯会议这一在线平台,为高级翻译学院师生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宝贵机会。

讲座伊始,邵璐教授从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模式出发,简要梳理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国内和海外发展脉络,介绍了中国网络文学平台作品类型的演变。她指出,近年来网络文学总体上呈现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模态发展特征;然而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仍主要停留在文本输出方面,多模态发展态势不足。

讲座主题

接下来,邵教授以《甄嬛传》英语版电视剧在海外的传播为例,提出了在跨媒介改编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多模态叙事的三种主要模式,即:图像、声音和文字。她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如人物妆容、人物对话和旁白等)进一步分析了这几种模式在传播过程中的特征:图像模态是文字的视觉呈现;声音模态可以唤醒受众对该意境的情感;文字模态对于主题的意蕴勾勒有着重要的意义。她还指出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是图像、声音、文字模态的动态集成;而像《甄嬛传》这样的电视剧在海外传播时,文字模态则相对独立于声音模态,因为“对海外观众来说,剧中保留人物的汉语配音,英译字幕成为营造意义共通空间的重要载体。”这提醒我们在进行类似的网络文学外译时,要考虑各模态之间的协同作用,应做到忠实于原作,同时也照顾目的语受众的感受。

由此,邵教授指出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多模态叙事方面存在问题,并且问题主要是在多维联动和文化生态两方面。在多维联动层面,她强调中国网络文学内外发展出现断层,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影响力有限并且基于网络文学IP的动漫、游戏、有声书并未形成一体化叙事链,多领域、全方位、精细化发展力度仍然不够。在文化生态方面,她指出主要问题是我们目前的网络文学海外改编倾向目的语受众,删减了很多中国文化因素,导致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认知模糊。因此,邵教授强调,翻译问题是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隐性屏障,而目前面对这一问题主要有如下两个挑战:传统人工或众包翻译难以满足巨大需求以及影视剧对文化传播的固有限制。

网络文学海外多模态叙事存在问题

讲座的最后,邵教授对症下药,给出了提升我国网络文学多模态叙事传播力的两个策略:“协同构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生态”和“AI翻译赋能规模化出海”。她提议中国网络文学的出海可通过国内外公司联合开发,形成集创作、改编、翻译、推介、运营于一体多模态叙事链,充分拓展市场,注重国际版权合作;同时也应兼具尊重意识与规则意识,充分协商,既尊重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与接受偏好,也注重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在构建传播生态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AI在翻译上的优势和特点,推动网络文学构建海外传播多维格局,有效扩大和提升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规模和效益。

附:邵璐教授简介

邵璐,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哲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翻译学博士后;第十二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出版专著 Fuzzy Language in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Routledge 2023),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刊载于Across Languages & Cultures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Perspectives等期刊上的文章,译作13部(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省规划等课题20多项,获省政府奖等奖项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