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院长信箱 |  返回旧站 
首页
学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动态 > 正文

我院教师参加第二十一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并作专题发言

作者:傅艾 时间:2024-08-20 

2024年8月11-16日,由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主办、马来西亚应用语言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AILA 2024)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语言多样性、公平、包容和可持续性”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我院教师满德亮、田璐、傅艾前往参会交流并作专题发言。

三位老师所在的专题研讨会以“促进翻译教育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来自数字人文的洞见”为主题,满德亮老师担任主席。


(从左至右:傅艾、满德亮、田璐)

田璐老师首先作题为“From corpus to knowledge bank: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era”的发言。针对当前语料库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存在系统性不显、条理性不足的问题,田璐老师提出了以知识为节点系统搭建翻译知识库的创新方案。该知识库下涉翻译实践案例、翻译流派、翻译技术、翻译职业等多个板块,涵盖基本概念、翻译主客体、翻译技巧、方法、策略和翻译质量评估等多个方面。基于知识库的翻译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译者构建更为系统的翻译知识网,提高综合翻译能力。

傅艾老师的发言题为“Motivational beliefs as predictor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translation students: A situated expectancy-value theory perspective”。动机对于翻译学习至关重要,但不同动机信念对翻译学习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据此,傅艾老师基于期望—价值理论,提出14项假设,验证并揭示了不同动机信念对翻译学习成绩和自我感知翻译水平的预测效应。研究发现,成功预期有直接效应,而内外部价值和情感成本则通过成功预期间接预测翻译学习的结果。该研究有助于揭示翻译学习的心理机制,对翻译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满德亮老师的发言题为“Embracing or resisting machine translation: Exploring the adoption intention among student translators”。近年来,机器翻译技术发展迅速,但终端用户对神经机器翻译(NMT)的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却鲜为人知。满德亮老师基于技术接受理论,以翻译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例,考察用户感知如何影响用户对神经机器翻译的持续使用。研究发现,工作相关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机器翻译的质量对技术采纳无显著影响。该研究强调了用户感知对机器翻译普及和使用的重要作用,对翻译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互动环节,来自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高校的多名学者就感兴趣的话题与三位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位老师分作专题发言并与现场听众互动)

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World Congress of Applied Linguistics)是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简称AILA)举办的应用语言学学术盛会。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语言学协会的国际性联合总会,目前共有会员8000多人,在全世界范围内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相关政策制定及应用。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每3年召开一次,自1964年创立以来,已有60年的历史。会议形式包括主旨发言、专题研讨会会、分组发言和论文展示等,集中研讨当前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与重要课题。

图/文:傅艾

初审:魏晋

终审: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