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院长信箱 |  返回旧站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论文 > 正文

MTI教材建设研讨会议召开

作者: 时间:2009-06-09 

发表日期:2007-12-25 作者:高翻学院

2007年12月15日,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的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材建设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设计中的MTI系列教材,由23位专家组成编委会,何其莘、许钧、仲伟合三位教授担任总主编。21位编委出席了会议。外研社徐建中副社长在致辞中指出,MTI是一个重新定位的学科。外研社作为全国优秀出版社,发行量与销售额名列全国第三,有社会责任,有市场占有额与影响力,有读者认可与好评,完全有能力完成任务。但是也有压力,因为质量要求高、时间紧迫。

何其莘教授回顾了MTI设置的背景,强调MTI教学与传统意义上学术型的教学有所区别。2006年11月和12月,国务院学位办在很短的时间内两次组织专家组论证,说明学位办对此学位设置的重视。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会议,顺利通过设立MTI的方案。5月中旬,15所大学参加了MTI培养单位申请。9月18日教指委成立,11月10日主任会议在广州召开。教指委决定发动主要的外语出版社参与教材编写,两年后组织出版社申报教材,增加标识确认为推荐教材。MTI教指委在设置方案中阐明了培养目标,人才定位的关键词是:应用型、专门化、高层次。与一般外语人才的要求不同,MTI教学侧重三个方面的要求即语言应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教学内容与传统学术型人才不同,突出实际操作能力,但要兼顾理论素质。教学方式侧重实践,强调完成实务的能力。教师要求有实践经验。传统翻译人才的培养理念、师资队伍、教材教法等都不适应。理念的变化,培养模式的变化,都需要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

许钧教授指出MTI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翻译专业硕士,我们没有先例,也没有经验,所以既要重视,又要谨慎。理念的深化形成了对翻译专业学科建设实质性的推动。MTI课程名称体现了指导性与纲领性的要求。教材是基本保证,其编写原则贯彻了翻译专业硕士的培养理念、培养对象、目标要求,希望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与社会紧密结合、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系列教材分为三大类:工具书及理论通识类、口译技能类和笔译技能类。

谢天振、柴教授、何刚强、王宏印、姜秋霞、傅勇林、陈宏薇、李力、胡显耀、穆雷、陈建平、王克非、廖七一、文军、王维东等教授分别介绍了自己承担理论或笔译教材的构想。仲伟合教授强调,应用型、专业化、高层次这三个关键词决定了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的方向。MTI课程的理论要求不高,讲授的理论应该通俗易懂。70%以上为实践性课程。应有比较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时应注意与原有翻译教材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强化翻译技能的训练。口译方面的传统教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MTI应以技能为主,专题为辅。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