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院长信箱 |  返回旧站 
首页
学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动态 > 正文

当代中国新话语与文化传播的几点思考——记岭南译学前沿讲座第155讲

作者: 时间:2018-03-25 

   

     3月22日下午,我院主办的岭南译学前沿讲座第155讲在四教424顺利举行。云山领军学者、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授罗选民受邀进行了题目为“当代中国新话语与文化传播的几点思考”的学术演讲。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李明教授主持。

 

 

主讲人罗选民教授

 

讲座开始,罗教授首先概述中国话语研究现状。他认为,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在吸收外国学者的成果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中国的话语教学与实践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话语研究和文化传播结合方面,还可以更“大胆”一点。基于此,罗教授进一步提出了三个“需要”:一、需要加强生命体验的话语认知。二、需要更加挖掘中国的话语资源。三、需要加强文化传播中的中国话语结构。罗教授认为,国内学者应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去观察和构建话语,在西方话语研究体系中融入本土的话语理论,将话语体验的认知融入到话语分析之中去,以推动当代话语理论的创新。

随后,罗教授提出了自己关于当代中国新话语的独特观点。他认为,当代新话语应该是充满生命体验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与交际事件相关的语言成品,是一种多符号体系的呈现,是文化传播中重要的影响因子。

 

 

讲座现场

 

紧接着,罗教授围绕充满生命体验的话语、本土的话语实践等要点展开具体陈述。在具体阐述的过程中,罗教授举了许多的例子。其中,他通过造句和改句说明要把生命认知融于学习和研究;又借由“汤姆刷墙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充分说明了话语的意图性,加深了同学们对本次讲座的主题的理解。

最后,结合自己的经历,罗教授对如何促进当代中国新话语的发展和文化传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将其概括为四个“要”:要融入国际的话语体系中去,要有自己的国际刊物,要有国际性的团队以及要有自己的国际讲坛。

罗选民教授有着大格局、大情怀。他幽默风趣,演讲时结合语言运用的实例生动形象,让听众如坐春风,受益匪浅。

 

附:罗选民教授简介:

罗选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博士生导师;墨尔本大学亚洲学者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首批二级教授(2008),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第二、三、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委;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香港政府)大学资助委员会(UGC)人文艺术学部评审委员;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英文学术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编。著有《翻译与中国现代性》(2017),Translating China(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9),《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2001)等十余部:译著有奥巴马的《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马里坦的《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知觉》、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悲剧》等10余本,百万余字;在META,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Translation Studies, Ameriasia,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tudies、《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先后获剑桥大学、美国学术联合会(ACLS)、富布赖特、奥地利Salzburg Global Seminar等多项研究奖学金,应邀在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东京大学、特拉维夫大学、墨尔本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30余个国际知名大学做学术演讲。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题、重点和一般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共三项。曾获湖南省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