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院长信箱 |  返回旧站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论文 > 正文

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报道六

作者: 时间:2009-06-09 

发表日期:2008-10-25 作者:07级研究生李春玲

中国―东盟博览会实习之中关村篇

本次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关村第一次参展,为了使自己的初次登场具有一定的国家级水准,园区组委会带来了51家在国内ICT(信息通讯技术)及电子领域领头企业,百度,金山,TCL,雅信的大名都在展商的名单上,足见中国第一科技园区的实力和派头。然而似乎广大的东南亚邻居和南宁人民对这一中国高科技大牛并不十分感冒,与越南文莱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特色食品,工艺品展台前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相比,中关村的生意并不是十分火爆,那些炫目的科技长虹,远远比不上“魅力之城”的异域建筑和歌舞表演。不过,还是有两家马来西亚的公司对高科技产业饶有兴趣,为此园区组委会特意安排了他们同自己选定的企业代表见面,创造洽谈机会,增进彼此了解。我22日下午的任务就是帮助其中的一家叫Cyberview的公司翻译。

Cyberview是一家由国家控股负责当地一个叫Cyberjaya的IT城招商引资的政府性质的公司。他们此次和中关村的ICT精英洽谈的目的,一方面推广自己的电子城,一个拥有便捷交通,廉价地皮,优惠投资政策的美丽小城,另方面目的是希望为中国本土企业和马来西亚的同类企业搭建桥梁,进一步促进合作。然而很多来访企业对此公司和它洽谈的目的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在会谈的过程中会出现比较由两方认知欠缺造成的尴尬,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来访公司饶有兴致的把自己高尖端的产品介绍一番,到头来却发现对面的马来朋友并不是自己的同行,如果恰逢此公司暂时还没有在国外开设办事处和研发中心的计划,那么它的业务代表就会挤出一丝无奈的微笑,双方起身,握手,道别。

作为这一比较特殊的翻译活动的翻译,有两方面小小的体验。

第一,要让自己适合不同的讲话者,并积极参与谈话。22日下午一共有八家企业同Cyberview洽谈,来的企业代表年龄不同,职位不同,甚至国籍都不同,最重要的是,他们讲话的风格大相径庭,有的代表言简意赅,切中要领,直接说明自己想要什么,并能在适当的地方适可而止,而有的代表属于陶醉型,不去考虑对方说什么,滔滔不绝的陶醉于自己的业务和产品中,那种方式更像是对自己公司内部的同事做阶段性成果总结,而有的代表偏于沉默,似乎无话可说,这样就使得交流陷入一种僵局。而作为翻译,何去何从,严格遵循说话者的方式,还是加以变通,对谈话进行干预,使之更加有效呢?我当时的做法趋于忠实,原原本本的还原了对话,不过现在想来,应当积极的干预,因为马来公司要见十多家企业,他们这边的问题大体相同,所以整个谈话的模式也是基本确定的,在见过两三个企业代表后,翻译对马来公司的概况和意图就已经基本掌握,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应当用简要的话帮助来访企业迅速了解马来公司,并应在来访方走题时及时帮他打住,这时候,翻译不只是充当翻译而且也作为企业方的代表,作为洽谈的推进剂。

第二,最好的交流还是单语的交流。尽管在翻译的帮助下,马来公司基本达到了他预想的洽谈目的,但是给人的感觉是这种依赖于语言媒介的接洽总是不能尽兴,因为其一,交传本身有时间差,说话人在讲A语时,B语听众已经很焦急了,在听到翻译时就更加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所以说这种焦急影响了交流效果。其二,翻译语言的地道程度,能否真正表达说话者的含义,意图甚至语气,这也是个十分值得考察的问题。在我这次实践中,有三个来访者同马来公司是用英语交流的,我发现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加大,双方甚至还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地区优势竞争力,进行一些博弈,你来我往,大有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风采,相比之下,有翻译的洽谈往往都点到而至,不会十分深入,博弈争辩就更没有。所以我开始反思,是双语在谈判中天然的劣势造成这种状况,还是自己语言还有比较大的提高空间,我的结论是:both(两者兼而有之)!